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
最美人间四月天
数不尽的春色中
有温暖、有期待、有希望
当然
还有接踵而来的应景美食~
这其中
青团绝对是
春季限定TOP3
快看~
院团委委员和我院青年干警代表
一同前往海淀街道团工委
参加了一场
“非遗传承——青团制作”活动
在专业厨师的带领下
海法人来了一场
春日青团初体验
青翠的艾草汁拌进糯米粉里
散发着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
扑鼻而来,沁人心脾
揪出一小块面团
揉成光滑圆润的一团
把面团压平
用大拇指旋出一个窝
捏成小碗状
将豆沙、莲蓉、咸蛋黄等
多种多样爱吃馅放入面团中
用虎口收口包实,搓圆
一颗颗圆滚滚的青团
就这样原地“出道”~
糯唧唧、香喷喷
清新Q弹不甜腻
要说咱海法人做的青团
绝对是匠心出品
馅大皮薄,货真价实
分分钟感受到春天的灵魂
一口咬开,回味无穷
惦记一整年~~~
春季食鲜,青团飘香
专属于春天的味道
一定能永远留住~
快来看看海法人
制作青团的感想吧~
阳春四月,草木萌动,天地清明,万物复苏。不时不食,顺时而食。青团原本是用来祭祀先人,后渐渐化身春的使者,成为一道著名冷食。
做青团,忆民俗,体会动手制作的乐趣。制作前认真听青团师傅现场授课,取得理论技能。戴上一顶奇怪的小帽儿,在欢声笑语中,将粉团挫扁揉圆,再加入不同口味的馅料,一个个简单又精致的小团子便诞生了。分享青团,共享快乐。成品的青团用盒子装好,分享给同事和家人,丝丝碧绿,软糯香甜,在分享中获得心灵的愉悦。
近日,我参加了海淀街道团委组织的制作青团活动,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点心,正如清代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所描述的,“捣青草为汁,和粉作团,色如碧玉”,再分别包上豆沙、莲蓉、紫薯、枣泥、肉松等馅料,揉成半个手掌那么大的团子,青团就做好了。闻上去透着艾草的清香,一口咬下去糥韧绵软、甜甜糯糯,仿佛有半个春天在嘴里。
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“冷食”,恰如来到了青青郊外,与古人一起踏青、祭扫,感受先贤的傲骨与气节。
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制作青团的活动。有人说“青团身上有春天的味道”,青团里还蕴含着对先人的哀思与传统文化的内敛。
在团委精心准备与面点师傅的悉心指导下,青团制作并不复杂,但我们仍需对这项非遗的手艺抱有十足的敬畏心,因为参与即传承。
青年人既要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精神,更需要温恭自虚的学习态度,牢牢树立文化自信,将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,发扬光大。